威廉希尔中文官网
联系人:冯总,武经理
电话:18678858906,15318820518
邮箱:shandongjiangtai@163.com
地址:济南市天桥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舜兴路988号
混凝土刚浇完,表面一开始看起来还挺光滑平整的,没过几个小时,大约两到四小时里就开始出现裂缝,像蜘蛛网一样布满整个地面。
起初仅有细微纹路,数日后便变宽变深,乃至整个结构都被贯穿。
多数人最初的感受为“天气过热”或是“养护未到位”,不过真实情形并非仅仅如此。
今天砼家张博就带你深挖新浇混凝土早期裂缝的真正原因,并给出7条实用对策,全是实战经验,看完就能用!
裂缝为什么来得这么快?
砼浇筑后24小时出现裂缝,并非偶然状况,而是因“水化热过快”引发具体来讲,问题在于水泥,它的熟料含量少,03毫米以下的细颗粒偏多,使得水化反应在短时间内剧烈释放热量,砼内部温度快速上升,而表面散热快,一旦内外温差增大,热胀冷缩的应力就把表面“撑裂。
此种裂缝不光影响美观,还会让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下降,要是处理不好,后续渗水、钢筋生锈、承载力降低等问题会一个接着一个来,所以可别随便归责于“天气”或“养护”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才是重点所在!
7条对策,从源头扼杀裂缝!
1. 选对水泥:
优先选用矿渣水泥这类低水化热的品种,并且配上缓凝减水剂,如此可使水化反应速度放慢,内部温度上升更为平稳,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。
2. 降水泥用量:
在保障设计强度的前提之下,适度降低水胶比,减少水泥的使用量,水泥用量减少后,水化热就会降低,裂缝的风险也随之降低。
3. 控制入模温度:
高温天浇筑之时,用冷水拌合物料,给骨料喷水降温,甚至添加冰块,使混凝土温度降下来,入模温度越低,内外温差便越小,开裂的可能性也就越低。
4. 及时覆盖保湿:
浇筑完成后,要立刻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湿麻袋,锁住表面水分,减慢蒸发速度,进行保湿养护,这样做能有效防止开裂,还能让水泥充分水化,提升整体强度。
5. 预埋冷却水管:
对于像基础底板这类大体积混凝土,可在其中埋设冷却水管,让循环水流动来强制降温,这办法成本虽说比较高,但是在关键工程中那效果可是超棒的。
6. 设置后浇带:
通过合理设置后浇带来分段浇筑,以此分段释放温度应力,从而避免整体结构因温差变形而开裂,后浇带的位置与间距需精确计算,不可随意留存。
7. 二次抹面工艺:
在混凝土刚一开始凝固之时进行第二次抹面,可即刻让表面的细微裂缝闭合,降低收缩应力,尤其是对于大面积的地面和楼板,此方法简便却十分有效。
本文资源来自互联网,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术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