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·威廉希尔(williamhill·中文)官方网站

新闻资讯

如何防止混凝土出现气泡?这4个要点千万不能马虎!

各位砼友们,在混凝土施工里,气泡问题就像个“小麻烦制造者”,它不仅让混凝土外观大打折扣,还可能影响结构性能。今天咱就来唠唠怎么防止混凝土出现气泡,把这4个关键要点掌握好,就能有效预防气泡问题,特别是第3点,至关重要!

图片

一、设计配合比:

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的基础环节,其中外加剂的选择与使用对气泡的产生有着显著影响,尤其是减水剂中的引气成分。


适量的引气成分能够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微小、均匀且封闭的气泡。这些气泡可以起到类似“滚珠”的作用,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,减少拌合物的摩擦阻力,使施工操作更为便捷。同时,微小封闭气泡还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,因为气泡可以缓解冻胀压力,防止混凝土因冻融循环而破坏;也能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,阻断水分和有害物质的渗透通道。


然而,若引气成分过掺,问题便会接踵而至。过多的引气成分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大量不均匀、不稳定的大气泡。这些大气泡会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,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,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。而且,大气泡在混凝土表面容易形成连通孔道,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变差,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。

图片

二、控制坍落度:

坍落度是衡量混凝土流动性的重要指标,它对混凝土气泡的产生有着直接关联。坍落度过大,混凝土流动性过强,在浇筑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气泡问题。


当坍落度过大时,混凝土中的骨料会因重力作用而下沉,水泥浆体则上浮,导致混凝土出现分层现象。同时,过大的流动性会使空气更容易混入混凝土中,并且在混凝土内部难以排出,从而形成气泡。


例如,在搅拌过程中,坍落度过大的混凝土就像稀泥一样,空气会随着搅拌不断混入,而由于混凝土过于稀软,气泡无法有效逸出,最终残留在混凝土内部。


图片

三、振捣施工:

振捣施工是防止混凝土出现气泡的关键环节,正确的振捣操作能够有效排出混凝土内部的气泡,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。


“快插慢拔”是振捣施工的基本原则。快插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在振捣棒插入过程中发生分层、离析现象。如果插入速度过慢,混凝土会在振捣棒周围形成空洞,空气就会趁机进入,产生气泡。慢拔则是为了让振捣棒在拔出过程中,混凝土能够及时填充振捣棒留下的空洞,将气泡挤出。就像用针管抽气一样,快插慢拔的操作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空气的混入和气泡的残留。


除了遵循“快插慢拔”原则,控制振捣时间也至关重要。振捣时间过短,气泡无法充分排出,混凝土仍然不够密实;振捣时间过长,则会导致混凝土离析、泌水,同样会产生气泡,并且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。


一般来说,振捣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、骨料粒径等因素来确定。对于坍落度较小、骨料粒径较大的混凝土,振捣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,以确保气泡能够充分排出;对于坍落度较大、骨料粒径较小的混凝土,振捣时间则要短一些,避免过度振捣。


图片

四、浇筑顶层:

当混凝土浇筑到顶层时,会产生一层浮浆。这层浮浆是混凝土中较细的颗粒和水分上浮形成的,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平整,但也是气泡的“藏身之处”。浮浆过多时,气泡会聚集在浮浆中,难以排出,从而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质量和整体性能。


如果不及时清除浮浆,气泡会留在混凝土表面,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、麻面等缺陷。而且,浮浆的强度较低,与下部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较差,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。因此,当混凝土浇筑到顶层,产生浮浆过多时,应及时清除浮浆,并更换新的混凝土。


更换新混凝土后,进行二次振捣是必不可少的步骤。二次振捣可以进一步排出混凝土内部的气泡,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。二次振捣的时间要掌握好,一般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。如果二次振捣时间过早,混凝土还没有初步凝结,振捣效果不明显;如果二次振捣时间过晚,混凝土已经初凝,振捣会破坏混凝土的结构,降低混凝土强度。

图片


各位砼友,防止混凝土出现气泡这4个要点你们都掌握了吗?在实际施工中,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气泡问题而返工的情况呢?又是怎么解决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,咱们一起交流学习,共同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!


本文资源来自互联网,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术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处理。

XML 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