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·威廉希尔(williamhill·中文)官方网站

新闻资讯

浮浆对混凝土有多大危害?处理不好,麻烦真不少!

在混凝土的世界里,浮浆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。想象一下,你精心调配的混凝土,在浇筑振捣后,表面却浮起一层泡沫状浆体,这就是浮浆。它主要由水泥、粉煤灰、矿粉、细骨料等与水、气泡混合而成,不仅影响美观,还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表层强度、外观质量和耐久性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浮浆的前世今生,以及如何有效应对。


01

混凝土浮浆从何而来?浮浆的产生,可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。它跟混凝土种类、配合比、骨料质量、外加剂类型及掺量、施工工艺、环境条件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下面,咱们挑几个关键因素来说说。


(1)原材料的影响:


●粉煤灰:粉煤灰作为现代混凝土的关键成分,不仅能优化混凝土和易性、降低水化热、调控温度并节省水泥,其物理特性还深刻影响着浮浆形成。由于粉煤灰密度小于水泥,振捣时上浮迅速,更易在混凝土表层积聚成浮浆。同时,粉煤灰颗粒细小且呈珠状玻璃体,比表面积大,流动与分散性优异,进一步加剧了其在浮浆层中的富集。


●外加剂:混凝土浮浆的直接诱因在于拌和物粘聚性不足,振捣时轻物质上浮。外加剂虽能提升混凝土抗冻、耐久及和易性等性能,但引气剂和高分散性母液外加剂会加剧浮浆,而消泡剂与增粘剂则有效抑制其生成。


●水泥品质:水泥过期、受潮或性能不明的水泥易引发外加剂适应不良,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,进而形成浮浆。


●骨料品质:骨料品质对混凝土浮浆影响显著:级配不良、含泥或石粉过多、云母含量高,均会削弱拌和物稳定性,导致离析浮浆。尤其人工砂石粉含量高,振捣时小粒径骨料易上浮,加剧浮浆形成;云母颗粒薄片状、密度小,更易悬浮富集于表层,进一步增加浮浆风险。

(2)配合比的影响:


●单位用水量: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是影响浮浆的关键:水作为浮浆的主要成分,其用量直接决定混凝土粘聚性与保水性。振捣时,水与骨料相对运动剧烈,水因上浮速度远超骨料下沉(约5.6倍),会裹挟粉煤灰等轻质颗粒涌向表面,形成浮浆。因此,单位用水量越大、坍落度越高,浮浆现象越显著。


●水灰比:水灰比关乎水泥浆稠度,水泥用量恒定时,其增大虽提升混凝土流动性,但过度则会导致粘聚性与保水性变差,引发流浆、离析,进而显著加剧混凝土浮浆问题。


●砂率:砂率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关键:过大则骨料表面积与空隙率增,混凝土干稠,需增水泥浆与用水量;过小则砂浆不足,流动性、粘聚性、保水性均下降,致粗骨料离析。砂率失当均会增大用水量,加剧浮浆。工程中,多因素叠加更易引发显著浮浆,如某电站因骨料石粉多、混凝土粘稠,泵送时需高坍落度,导致浮浆问题突出。


02

浮浆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浮浆这家伙,可不是吃素的。它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
(1)表面干缩开裂:


浮浆因含水比例高,硬化时水分挥发剧烈,干缩显著强于混凝土本体,极易诱发表面干缩裂缝。此类裂缝在恶劣环境(高温、低湿、强风、暴晒等)下易扩展为贯穿性裂缝,其机理在于:混凝土浇筑后,若表面水分蒸发快于泌水速度,受约束的表层混凝土将因急剧失水而在塑性阶段开裂,此时抗拉强度趋近于零。环境条件对裂缝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,故混凝土浇筑后及时保湿养护,是抑制浮浆层开裂的关键措施。

(2)强度降低:


浮浆会破坏混凝土原材料的设计配比与均匀分布,而混凝土强度正依赖于此。若表面浮浆过多,内部胶凝材料减少,会直接削弱构件整体强度。同时,浮浆层导致构件从上至下粗骨料递增、胶凝材料递减,形成强度分布不均:表层强度低且脆性大,底部虽强度较高但骨料易架空,埋下质量隐患。


(3)层间粘结力差:


浮浆层因粗骨料匮乏且水胶比偏高,会严重削弱分层浇筑混凝土的层间粘结力。若直接在其上续浇混凝土,上下层将无法形成整体结构,故对含浮浆层的水平施工缝必须采取专项处理措施以确保结合质量。


(4)耐久性降低:


浮浆层留下的泌水“通道”,增加了混凝土的渗透性,盐溶液和水分容易侵入,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。

03


如何有效控制浮浆?

既然浮浆危害这么多,咱们就得想办法控制它。下面,咱们从原材料、配合比和施工三个方面来聊聊控制措施。


(1)严控原材料品质:


严控混凝土原材料品质是关键:水泥、砂石、水等主材须经自动化计量设备精准配比,确保配合比零误差。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/m³,水灰比严格控制在0.4-0.6区间(过低增阻、过高离析);砂率宜为35%-45%(过大降强增裂)。尤其要杜绝经验主义调整用水量,每盘搅拌后须检测坍落度,C25混凝土需达12-18cm方可泵送。


(2)优化配合比设计:

首控粉煤灰等轻物质掺量,同步限制粗骨料中石粉、云母含量,从源头削弱浮浆生成条件;次选低坍落度设计,依据GB50164-2013规范,优先采用布料机、吊罐等低坍落度浇筑工艺,规避泵送大坍落度作业;辅以增粘剂、消泡剂等外加剂,抑制浮浆形成,同时慎用高引气、高分散性母液型外加剂,确保混凝土性能与抗浮浆效果协同提升。


(3)浇筑施工管控措施:

一是严控现场作业,开仓前彻底清除积水,渗漏点须设集水坑排水;泵送前需排尽润滑管道的稀砂浆,严禁注入仓内。


二是优化振捣工艺,针对含粉煤灰等轻物质的混凝土,应缩短振捣时间以减少浮浆上浮,建议通过工艺试验确定最佳参数。


三是强化收仓处理,必要时在每层振捣后人工铲除表层浮浆,此措施成效取决于技术人员责任心及浇筑损耗率的合理调整。




本文资源来自互联网,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术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处理。

XML 地图